导读:在近期举办的金融街论坛系列闭门会上,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刘璐就工商银行在AI智能体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展开分享。他指出,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业态,工商银行将不断地推动AI从工具赋能辅助向智能协同的跃迁。
刘 璐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
第一,智能体的整体发展与定位。
首先,智能体是从相对低级的智能向高级智能进化的重要阶段。通用人工智能被视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,然而,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演进是一个长期、复杂的过程,需要发展智能体这一重要阶段。模型和智能体的关系类似于大脑和四肢,智能体为大脑思考决策的结果赋予具体的执行和行动能力。根据Gartner的报告,到2028年有33%左右的企业将整合自主型AI智能体,15%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AI完成。由此可见,智能体是实现生产力的重要工具,实现AI从思考到行动的跨越。在金融领域,智能体能够自主规划投资策略、执行交易任务,甚至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调整方案。这为行业提高效率的同时,降低了人为干预。其次,智能体生态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于,让数字大脑与真实世界的工具无缝衔接,实现跨智能体的任务配合与协作。业界初步制定了智能体协作运行的标准框架,MCP协议为AI世界建立通用的插座标准,使得智能体与各种工具组件进行接口的交互;谷歌推出的A2A协议面向AI智能体互操作的开放标准,解决跨平台、多模态协作的合作壁垒。这两个协议形成一个主外、一个主内的功能互补和分层协作,使得智能体生态迅速完善。目前,金融领域的智能体演进已全面完成云原生,正在向AI原生应用架构演进。此外,国内同业多选择开源自建,或者与供应商联合共建的方式打造智能体平台;国际上的金融机构则更多外购产品或服务,通过公有云部署的方式实现应用。相较而言,国内对金融领域AI应用的投入和应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。
第二,工商银行在智能体建设上的探索与应用。
目前,工商银行已建成了大小模型协同的AI技术体系和配套平台“工银智涌”,形成“1+X”的大模型应用范式。“1”代表金融的数据中枢,在技术上通过MOA智能体框架,支持高效构建多级智能体协作网络;“X”代表多种工程化解决方案,在业务上构建了一套协同解决方案供智能体组装调用,实现复杂金融场景的业务突破。此外,基于智能体的自主化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,工商银行构建了五级的智能体能力分级标准。当前,金融行业的智能体应用平均处在L2到L3阶段,关键领域应用包括信用风险识别智能体、数据洞察智能体等。此外,通过打造“工银智涌”的超级入口,形成共建共享AI生态。
第三,智能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。
当前,智能体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,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。一是智能体的便捷协同不够充分。智能体建设主要以业务系统+AI模式为主,智能体之间相互较为分散。二是智能体的工程配套尚不健全。随着以智能体为核心的AI原生应用趋向成熟,亟需结合现有项目研发流程等管理现状,构建部门间的协同机制,完善明确分工,实现智能体生产研发的规范化、标准化。
未来,随着智能体技术能力的持续升级,其定位将从辅助向自主、从边缘向任务主导的关键层级跃升。智能体对竞争模式和组织方式的重塑体现在三个方面。一是自主学习的AI智能体正在迅速崛起;二是AI时代的核心优势将源于黑洞效应;三是组织将变为共创型的智能组织。对此,从个人层面,要提升AI交互能力、明确责任边界、防范风险;从组织层面,要适应智能体带来的决策方式的转变。从生产资料角度,在数据层面,要协调全域分配和组织协同,完善MCP协议标准、开放权限、部门间共享规则等管理机制,避免出现新形势的数据和功能孤岛;在算力层面,要统筹规划算力,解决技术迭代快、成本高、重复建设和低效占用等问题。
最后,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业态,工商银行将不断地推动AI从工具赋能辅助向智能协同的跃迁,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一些技术范式或者实践经验。
“金融科技50人论坛”成立八周年啦,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,我们建立了“金融科技·读者微信群“,发布研究成果、促进交流合作、赠送金融科技图书,欢迎您的参与。
入群方法:加群主为微信好友(微信号:serenazys),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(实名认证)+单位+职务+入群,经群主审核后,即可被邀请进群。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。
学术研究、会议合作和专题培训联系:
办公电话:010-62561700
邮箱地址:songzeying@cft50.com.cn
金融科技50人论坛(CFT50):金融科技50人论坛(CFT50)成立于2017年4月22日,论坛近年来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、实践与政策前沿,积极推动“政产学研用”交流与合作,逐渐建设成为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独立学术平台。论坛组织或参与出品《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》《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》《数据要素:领导干部公开课》《绿色金融:助力碳达峰碳中和》《金融科技15讲》《银行业数字化转型20讲》等重要学术成果,与《金融理论探索》杂志合作开设数字金融学术专栏,普遍受到政策层、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。2019年以来,论坛参与发起北京市东城区立鼎金融与发展研究院、厦门鹭江金融科技研究院等机构。
更多内容,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]article_adlist-->灵菲配资-灵菲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是什么-线上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